2)第九十一章 赵大家_水浒大官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坐在台子上,仍未起身的赵元奴,抬起头,但见楼上那位青年学子,是自己熟识之人,便回复道:“原来是李公子。”

  众人见她开口说话,便都安静下来,等待台上赵大家的答复。

  赵元奴环视一圈后,接着道:“这首《青玉案》,乃是奴家好姐妹的夫君所作,那人却不在东京汴梁城。”

  “赵大家,你说的可是远在青州,李易安的夫君赵明诚?”那李公子思索片刻,随即又摇头道:“这首《青玉案》,与那赵明诚的词风完全不同,定不是他作。”

  “李公子说的是,那赵明诚只爱金石,哪里会有如此才情,写出这样的佳作,若是他夫人李清照所写,我倒是还有些信服。”另有一个书生打扮的士子跟着叫道。

  “赵大家,你便明说了吧,那人姓甚名谁,遮遮掩掩两个多月,也力压了李大家不止一筹,若是再不说与大家知晓,便是有些端着架子了。”一个中年文士叫道。

  “是啊,赵大家,你若再是掖着瞒着,便是没有意思了。”

  众人纷纷大声叫嚷,虽说对这赵元奴甚是恭敬,但是不满之意,都写在脸上。

  赵元奴见群情激愤,暗想自己若是再做遮掩,只怕会得罪这在场的甚多青年才俊,失掉一些声望,反正这两个月,靠着两首惊世的唱词,已经将李师师压的死死的,更在元夕堂会上出尽了风头。

  今年的大宋第一花魁,只怕便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与那李师师无缘了。

  赵元奴心中又一想,反正那人也不在此,便替他扬了这名声,即便日后那人知晓,非但不会责怪,只怕还会感激自己哩。

  当下,赵元奴轻笑一声,而后站起身,在台上走了几步,欠个身,唱个喏,然后才道:“此人乃是郓州清河县人士,不曾来过汴梁城。”

  孙二娘听到赵元奴的话,不禁瞅了一眼张正道,怎地清河县竟有这样的文人,不知道是否与自家夫君相识。

  张正道暗叫不好,怕是要遭,大官人只想闷声发财,努力“种田”发展,暗收天下美人,不想扬名天下。

  更何况,眼前还坐着一个“母夜叉”呢,自己可一直没敢告诉她,家中还有着甚多女人哩。

  一想到那柳叶刀,张正道情不自禁打了一个冷颤!

  有心想要上前拦住那赵元奴,只是又无甚借口,急得张正道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夫君,你怎地出汗了?”一直留意他的孙二娘,开口问道。

  张正道回了她一个尴尬的笑容,摇头道:“许是这堂里人多,有些热了。”

  却听见那站在台上的赵元奴道:“这位作词的官人,乃是郓州清河县人士,姓张名懋徳。”

  张正道长舒一口气,还好,赵元奴说的是他这本身的名字,自己不曾对孙元和孙二娘说起过这个名字。

  孙二娘瞅着有些奇怪的自家夫君,又瞅了瞅台上的女人,眉头一皱,心中起疑。

  “张懋徳?”

  樊楼里的众人听后,皆是摇头,表示不知道此人。

  赵元奴轻笑一声,继续道:“这位张懋徳大官人,字正道,乃是清河县狮子楼的掌柜,家资颇丰。”

  张正道彻底呆傻住了,而后扭动脖子,转头去看孙二娘,脸上带着尬笑,喃喃出声道:“娘子,你听我给你,解释。”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