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三章 得偿所愿_重生后,权臣心尖宠飒翻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故心的脸色还是没有缓和过来,外祖父下来这是迟早的事,可是是谁一手促成的,那是另一回事。

  上一世顾相下来,那确实因为年岁已大,身体不如从前,处理朝堂的事力不从心。

  “可商量好谁来接替我外祖父的位置?”乔故心沉着脸,尽量的让自己保存理智。

  沈秋河轻声说了句,“是舅父。”

  顾相素来小心,莫要说跟旁人了,就是沈秋河去相府他都能避则避,做相爷做到这份上真是世上也寻不出几个来。

  这事,顾相还在翰林院没有归家自然不知道,可是沈秋河已经跟顾尚书商量妥当了。

  劝顾相离开的事,顾尚书包在身上了。

  也是这次,顾尚书透露,就像之前顾相拦着乔文清不让出门,确实是因为知道皇帝跟叶大人之间的事。

  皇帝也曾告诫过顾相,有些事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就过去了。

  听到舅父同意了,乔故心的脸色才缓和过来,平心而论,顾尚书确实比顾相更有魄力。

  而且一朝之相作用非常大,你不能就用个摆着好看的人。便是说探花郎,为百姓还能做点事情。

  顾尚书接任相位,朝堂之人各司其职,才能走的更长远。

  顾尚书出生吏部,别的不说就管那些官员,绝对无人能敌,只要官员不做欺民的事,百姓就能有好日子。

  看乔故心缓和过来,沈秋河才又继续往下说他们的打算。

  这么一来,文臣武将之首皆以太子马首是瞻,皇帝若是识趣该退居后头,因为若是再争斗之下,百姓必然遭灾。

  皇帝是个好皇帝,一定会顺应朝堂之势。

  太子登基后,朝堂的事顾尚书跟沈秋河肯定要主持大局,重整朝堂,重律法,重名声,少内耗,少内斗。

  至于吏部,这事肯定顾尚书来考量,吏部的侍郎在顾尚书眼里,还都压不下事来,新任尚书一职,怕是要从翰林院选调了。

  翰林院走了一个后头肯定又要补上了,乔文清的位置也就能跟着往上走走了。

  朝堂安定,而沈秋河在乔故心生辰许诺的话,也皆实现了。

  至于周茗,看在周家的面上,太子不会公布她所做的事,可人,一定不会再留了。

  对于书生们,这一阵朝堂发生的事确实也很多,他们不管真相如何,就看朝堂下来多人官员。

  如今,备用的考试内容是顾相亲自主持的,等着人出来后便选择离开朝堂,那就是摆明肯定不会泄露题的。他都有隐退之意,没必要再拉拢投靠自己的人了。

  至于说顾尚书接任,到底是隔了一层,顾相有私心没必要把天大的好处让给顾尚书。

  毕竟,顾相又不是只是顾尚书一个儿子。

  顾相可以说是退的光荣,退的受人敬重。

  书生科举一事,会就此落下帷幕。

  新朝堂,新气象。

  唯一不足,大家都能升官加爵沈秋河却不能,主要是,太年轻了。

  但凡他老上十岁,不拜相也得封侯。

  沈秋河摸了一下下巴,啧啧两声,年轻也挺不好的。

  突又凑到乔故心的跟前,“做这些,放在从前你也知道,经过了许多年。如今朝堂稳定,我们也该考虑考虑旁的事情。”

  眼神慢慢的往下,“你确定,你不主动一次吗?”

  毕竟,沈秋河做这些事,侯府得利不少。

  有一说一,乔故心该给沈秋河一定好处。

  。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