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9章:掐尖_重生之我在曹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然没看错你!”孙伯光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大周创立之初,三省六部就已经建立起来,但是诸王之乱之后,三省六部的官制已经分崩离析,刑部的所有职权被新设的审刑院接过,如今算是要恢复祖制了!”

  听到孙伯光的这番说法,扎那是云里雾里,他对于南方诸国的三省六部制度没有什么研究,更不理解刑部与审刑院的关系。

  但是,林凡知道,这几天尤为关注这一块内容。

  对于这个世界的官制与前世古代没有太大的区别,从他的角度看,自然可以看出现在大周的中央集权制度与三省六部制度的区别,以及诸国的官制与三省六部制的区别。

  大周目前架空了三省六部,尚书省六部直接裁空,尚书省一众官员基本不设,或者仅仅是作为官员的加封官职,不实际行使权力。

  门下省也是如此,基本是也加封官职才用得上。

  仅仅只有中书省,这个起草政令的部门得以部分保存。

  之所说保存,也主要是宰相的实际官职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带点关系,但同平章事的说法诸王之乱才出现。

  如果是三省六部制,那么中书令或者尚书令亦或者是门下侍中为宰相,可这两个官职也都是加封官职,实际不授予当朝官员。

  而且有趣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个官职一开始也没有,是后来天子为了给与某些人断绝处理之权,给与一些官员类似于宰相的权力,大白话就是如同中书令尚书令一样具有处理国事的权力。

  简单但是却有绕口,作用就是分宰相的权力,到了诸王之乱之后,三高官官不再设置,就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

  但是,到了如今,还有个参知政事出来分宰相的权力,以及枢密使分走兵权,这就导致宰相的权力大不如前,不过依旧是诸多官员中权力的最大的,但是在百官中不再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往年都是多相多参,不过这些年都是一相一参,权力有所集中。

  另外设立枢密院,具有调兵之权,统兵之权在三衙,分别是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以及各县厢军手中。

  至于鲁国等过的管制基本已经是废除三省,没有宰相,三高官官也不再实际授予,这一点与大周一样。

  可对于六部,还是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六部尚书各司其职。

  对于军权,诸国设立都督府,都督府实际上有统兵之权,但是各地都指挥所与卫所只能统领手下的兵,如果要出征换防,只能用兵部调令,也就是兵部有调兵之权。

  不过新现象是,诸国在战时皇帝会设立总兵一职总揽军事,具有一定范围的调兵以及统兵之权。

  总兵以及以下的差遣军职一般用都督府下属官员充任,实际上都督府的统兵之权有所削弱,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