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1章 对粮食问题的初步估计_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收入,但如果粮食产量不能有充分保障。

  遇到连年大灾,无法调运足够的粮食赈灾,无法保证军队获得足够的粮食供应。

  那收上来银子再多也没用。

  在前几次的会见中,董应举也已经向朱由检详细汇报了他在天启时期屯田的情况。

  当时他奉旨屯田,结果因为找不到多少荒地,主要变成了买地屯田,再加少部分人捐助。

  一共屯田十八万三千多亩,买来的田为十二万两千多亩,用银近六千两。接受捐赠的田为一万四千多亩,其中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就捐献了七千多亩,占据近一半。开荒得来的田为四万七千多亩。

  董应举说当时屯田,几乎没有人肯捐助田地,田尔耕则能慷慨捐田,田尔耕虽是阉党,却也不能说全无奉公之心。

  朱由检为此特地赦免了田尔耕死罪,让其先回家反省。

  他心中想法是田尔耕这样的人或许将来也可以用。

  此举当然招来一些东林系官员的奏疏攻击,不过由于一些倔强到底的硬骨头都被发配充军了,也没掀起太大风浪。

  说回正题,按董应举的数字,买来的田占据屯田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七之多。

  董应举愤愤说。

  他原本的想法是既然国家下令屯田,那地方上其实有许多闲置不缴纳赋税的田地,地方官自然应该响应国家号召,把这些地献出来给国家屯田用。

  谁知这些地方官都不肯提供土地。

  他不买田,就没办法屯田,不得已之下才只能买田。

  但那些肥沃的,已经开发的好田,价格太高,靠朝廷提供的那点经费买不了多少。

  所以买来的田多是最下等的贫瘠荒田

  本来屯田是为了安插辽民,结果辽民又都不肯种田,他又只得雇佣佃农来种。

  补贴上种子、耕牛,工食钱。

  靠近水边的水田,还要另外雇人开河治闸。

  在屯种地方还要建造相应的农房、仓场、行台、屯官的官署住宅。

  屯田时还被地方官各种刁难

  从地方上买来田地还有仓库,结果会地方官说成是投献,将相关人员杖责。

  在经历两年屯田波折后,屯田的成本收益情况却还不错,只是屯田规模实在太小,所得有限。

  董应举说在天启三年和天启四年这两年中,花费屯田的本钱是两万六千多两,得到的收益折银六万四千两。对应的实际粮食收获是每年三万数千石粮食

  而这个收益是国家和佃农按照三七分成的比例分配之后的结果。

  也就是国家获得收成的百分之三十,佃农获取收成的百分之七十。

  这笔钱扣去成本后是三万八千两,每年一万九千两。

  在缴纳赋税和差役杂项后,还有盈余用以养辽人,输送给朝廷。

  而且越往后,屯田成本就会越降低,利润会越高。

  如果按照董应举这个北方下等瘠田,三七分成的屯田收入,当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