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四十二章 沙子_隋末之万钧之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里之外。

  姜万钧的面前摆着两只茶碗,与颜思鲁对面而坐。

  这年头,大热天喝开水的,姜万钧绝对是独一份。

  不过在他的“引领下”,现在夏天喝开水的人也多了起来。

  过去的时候,因为受条件所限,普通人家冬天的时候都要省着柴烧,不敢浪费,更不用说夏天了。

  现在不一样了,小煤炉就算全天不熄,百姓也能承担得起。

  当然,一般人也不会那么浪费。

  赤牛,刘祥道,上官仪,王玄策四人正襟危坐,桌上的茶碗几乎就没动过,名是作陪,其实就是听着,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头发已经花白的颜思鲁,精神状态很好,并没有姜万钧想象中的那么文弱。

  颜思鲁这一次来的虽然匆忙,但也不是没有准备的,他率先表达了自己对儒家未来的忧虑。

  随着第二次抡才大典落下帷幕,科举制度正在不断的完善。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科举必定会成为读书人进入官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读书就为做官”这样的风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毕竟,出题的是朝廷,阅卷评判好坏的也是朝廷。

  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主动向朝廷靠拢,收益会非常大。

  而这一定会促使很大一部分读书人,不会再用心去钻研学问,而是选择取巧的方式应对科举,以此来争取更大的收益。

  姜万钧曾经也担心过,“千军万马”都挤到“独木桥”上可怎么办?

  不过他渐渐想通了,钥匙就掌握在他的手上,他想建几座桥,还不是他说了算?

  更何况,严苛的选拔官员制度,对现在的大宁来说并不是坏事。

  庸才,庸官的破坏力有时候比强盗更甚,姜万钧不能不在选贤任能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至于说,读书人都一心想去做官,不再专心研究学问的问题,这不能全怪姜万钧吧?

  姜万钧承认,他要负有一定责任,并且他也愿意承担责任。为此他会考虑在合适的时机,推出相应的举措,鼓励那些认真做学问的读书人。

  但,读书人自己的毛病不改,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如何让读书人真正明白读书的意义,开阔眼界,敞开心胸,不拘泥于形式,这就需要那些有识之士起到表率的作用。

  若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到问题,姜万钧也无能为力。

  对于姜万钧的解释,颜思鲁表示了完全赞成。

  颜思鲁不得不承认,大宁在文化传承这方面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做得都要好。

  被颜思鲁戴高帽子,姜万钧坦然接受了……

  儒学作为显学,原本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可是偏偏却是越走越窄,何故?

  因为很多人站的不够高,包括姜万钧自己。

  百家争鸣的年代,各家学说就像一座座石头垒起来的假山,唯恐比别人矮一头。

  而等到废黜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