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不拘一格,奇女子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她一次机会。

  大明要开始的是轰轰烈烈的新时代,没几朵红花怎么行。

  朱允炆走向叶耕,询问:“叶公隐在民间,定是知晓民情,可有疾苦、欺压之事?”

  叶耕与朱允炆同行,缓慢下山:“朝廷诸多施策,尤其是一条鞭法,集所有税为一种税,封死了衙门巧立名目之路,让百姓有了喘息,可谓造福万民。只不过,农税十五税一,依旧是沉重。”

  朱允炆搀扶着叶耕,对这种年老的智者很是尊重:“十五税一,确实谈不上轻松。叶公也须看到,朝廷眼下正在推基础建设,大兴文教,初级的工业规划也在落实之中,种种条目,哪个不需要庞大的财力作支撑。”

  叶耕叹息:“所以说,兴,百姓苦。”

  朱允炆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大明现在推动资本萌芽,推动初级工业,但这些动力与基础并不是什么掠夺、原始积累,而是小农经济,是无数百姓辛勤耕作支撑起来的。

  辛苦农民,压榨百姓,这几乎成为了一个不可破解的魔咒,无论是哪个时代!

  正如后世,也是农民咬着牙支撑起了四十年辉煌!

  一次次危机来的时候,都往农民身上压,直至实现软着陆。可那些生活在辉煌里的人,却反过来讥笑、看不起、鄙视农民。

  兴吗?

  兴!

  百姓苦吗?

  苦!

  大明百姓苦吗?

  一样苦。

  但有没有办法?

  没有!

  至少朱允炆目前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大明需要资源支撑发展,而无数的百姓,无数的农民,就必须成为被压迫的、被盘削的人。

  只不过朱允炆努力减少了这种压迫感,降低了盘削的力度,减少了民间的矛盾与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生活的不沉重。

  十五税一,抽得依旧让人喊疼。

  但朱允炆没办法,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大明不能调整农税税率,虽说商业发展带来了丰厚的商税,但前所未有的支出也是一个接一个,增加的与支出的,保持着一定的平衡,一旦农税调整,户部财政必然被波及,到时候户部缺钱了,是发行国债呢,还是增加税收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维持现状,让百姓再苦上一些年,直至郑和回来,农产品实现丰收,百姓彻底解决肚子问题,生活有了剩余,商品市场开始了大的内循环,商业可以支撑起大半个国库的时候,才能调整农税。

  朱允炆看着年老的叶耕,保证道:“我在等远航的船队回来,他们若是回来了。我可以答应叶公,十年之后,农税可以从十五税一,调整为二十税一。”

  “你是说郑和的船队,他们没有沉没?”

  叶耕有些意外。

  朱允炆笑道:“谁告诉叶公他们沉没了?”

  叶耕有些疲累,坐在一旁的青石上歇着:“我看过建文报,郑和是建文五年九月二十日出航的,可现在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