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六章 激战平津(一)_风起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就听说过杨柳青年画比较出名,可是一直不得见。这不刚好在杨柳青停留,邱清泉就对杨柳青年画有些好奇,就让人找到当地之前投靠了日本人但反正的镇长给他带路。

  他倒不是喜欢杨柳青年画,只是刚好到了这里,加上好奇,就想见识见识。

  “长官,以前我们杨柳青所产的年画那是远近闻名,可是民国以来,因为军阀混战,已经开始凋敝了。日本人占领天津后,杨柳青的年画更是陷入了比较困难的地步,有一部分搬到了天津城,还在杨柳青的只有几家还在做了,所以不好找。”带着眼镜的镇长连忙解释道,生怕邱清泉生气。

  这可是把日本人都打得狼狈而逃的主,在镇长眼里,日本人的部队那是装备精良,打起仗来也是所向披靡。虽然以前不时有宣传单从天上掉下来,但这些普通人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知道他们看到日军狼狈撤退后,他们才知道这是真的,也对中央军队何时战斗力变得如此之强感到惊讶。

  此时的杨柳青,虽然第1装甲军已经赶走了日军,但对于当兵的恐惧,大街上依然很冷清,除了巡逻的士兵,偶尔出现的行人都脚步匆匆,根本不敢在大街上过多停留。

  对于这个投诚的镇长,邱清泉不知道其是否之前是作恶多端,但在他率领部队占领这里后,对方协助部队维持秩序,他对这个镇长就有了些好感。反正暂时需要这样的地头蛇来稳定局面,邱清泉也就没去追究其责任,等后面再说。

  从这个镇长口中,邱清泉也知道了关于杨柳青年画的一些情况。

  杨柳青年画起源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清代光绪以前,杨柳青的年画达到了鼎盛时期。除了杨柳青镇外,周围的南乡三十二村庄都在印制年画,并远销各地。

  不过到了清末民初,农村凋敝,石印年画兴起,杨柳青年画{为木板年画}日渐衰落。经过多年的军阀混战和日军侵华,年画业逐渐转移到天津城,杨柳青年画彻底没落,画店相继倒闭,现在只余几家店铺在那苟延残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倒闭。

  镇长的年龄并不小,今年有五十多岁,说到年画没落,作为本地的人他,也有些伤感。不过时局混乱,他作为普通人也很难改变什么。

  最后在镇长的带路下,邱清泉一行人来到了一家还在开门做生意的年画店,不过店里的顾客可谓门可罗雀,里面的掌柜、伙计也都懒洋洋地在那里坐着,不时望着外面。

  “戴掌柜,来客人了,你还不出来迎接?”

  镇长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