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七十六章 艰难的完成_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担心。

  崇祯皇帝的新军,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向着四面八方扩散。

  无论各地是否还忠于皇帝,处置方式都是一模一样。

  因为崇祯皇帝被恶心了这么多年,又亲身感受到了改变之后的好处。所以除了王霄之外没人能够阻止他。

  而王霄,随着气候状况逐渐好转,他也大幅度减少了四处奔波的时间。

  主要精力都是用在了自己的府上,与徒弟们交流技术。一直等到那些外来的农产种子送过来,他才算是再次忙碌起来。

  等到西班牙人从南美洲运银的大船,带来了高产作物与耐生存的作物种子之后,百姓们的生存条件将会大幅度提高。

  种植农产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外来的舶来品,华夏的百姓们都是谨慎的很。

  因为一旦种植失败,就等于一年没有收成,那就得全家饿死了。

  这次运气好,是因为有王霄帮忙把关外加传授技术。

  像是土豆发芽有毒,绝对不能吃。应该如何地窖储藏,种植的时候太过于耗水必须轮种什么的。

  这些技术都是要一代代人不断累积起来,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很漫长,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就像是最简单的,土豆发芽有毒是怎么知道的?还不是吃出来的。

  王霄提前把事情捅出来,不仅仅是让更多的人能吃饱饭而活下来,也让很多人避免了土豆中毒。

  他转职成了一位农学家,重要的工作成了想方设法的传授农学。

  早在秦时时空的时候,王霄就认真学习过农家的思想。

  再加上他从现代世界搜集到的各种资料,传授各地百姓们的农业知识,各地百姓们都对他奉若神灵。

  王霄除了教授徒弟们各种技术之外,主要工作就是成立农学会。

  按照区域划分,每到一府一县,就从当地各村镇招来一批里长甲长,亲自传授相应的农业知识。并且分发印刷出来的书册。

  大明的读书识字率很是悲催,不过有赖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总体数量还不算少。

  各村各镇找个识字的读农业技术册子,也不算什么难题。

  这些人学会了之后,回到各自的村子里再传授给其他人。

  没有网络的时代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技术传播手段。反正王霄是想不到别的更好的办法了。

  这些来自各村的老农们虽然绝大部分都不识字,可干了一辈子的农活,王霄教授的东西,那真的是一点就通。

  就算是那些从遥远的南美洲漂洋过海运送过来的东西,他们只需要真正的种植一季就能确信好与不好。

  换做以往的时候,肯定是不行。因为绝大部分的农民只有很少的田地。

  养家糊口尚且不够,更何况是种植从未有过验证的新式种子。

  现在的话,随着大规模的重新分地,每家每户的耕地面积已经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