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2章 聚财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就以江南诸省的官田、织造产业作为锚定物,对外进行发售,这批债券份额,该怎样进行分摊,内务府尽快拟定一个章程。

  这是朕着西山有司,重新生产的债券样版,诸卿可以先看一看,要是觉得可行,就尽快落实吧。”

  “!!!”

  钱肃乐、黄道周他们心生惊意,无不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开什么玩笑啊,8000万两的债券,这未免也太多了吧。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江南诸省的银号体系,才刚刚筹设起来没多久,便做出这等事情,必然会引起争议的。”

  “是啊陛下,过去内务府,的确是在江南诸省,发售过一批债券,可份额才不过1500万两,尽管这批债券都倾销出去,可是议论此事的群体可不少啊。”

  “陛下,现在内务府这边,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财政赤字,但是没必要对外发售一批这等份额的债券啊,此事要再进行商榷才行。”

  “陛下……”

  看着规谏的诸臣,崇祯皇帝的心里生出唏嘘,对于这种情况,他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

  这种现象很正常。

  只是钱肃乐、黄道周他们反对,这件事情也必须要去做。

  在崇祯皇帝的了解下,江南诸省的治下,流通或窖藏的金银是很庞大的,为了更好的发展北方诸省,必须要通过一些利益,叫这批金银能主动流进北方诸省,内务府就是一个极好的统筹媒介。

  除了这一构想外,崇祯皇帝要通过债券的形式,叫大明上下逐步接受一个事实,朝廷发放的债券,是具备信誉保证的。

  唯有把这件事情做好,那才能为今后推行纸币,夯筑坚实的基础,银本位也好,金本位也罢,那终究是一个过渡罢了。

  想要真正实现汇通天下,掠夺大明之外的财富,加快治下发展进程,大明就必须实现通过信誉担保,印发一批批的纸币,以逐步替代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硬通货。

  事情很难做,可崇祯皇帝必须要做。

  或许这一过程,需要30年,4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落实,可崇祯皇帝必须未雨绸缪,明确相应的体系才行。

  “诸卿对此事存在争议,朕不过多说什么,但发售债券一事,必须要落实下来。”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钱肃乐、黄道周他们,“这一总份额的债券,聚拢起来的金银,要通过大明皇家银号,在松江府所设区域驻所汇总,并及时押解进京。

  诸卿在质疑朕的决意前,要先看看朕的构想,这些纲要和债券样版,你们都带去内务府细细品读吧。

  看明白了。

  想清楚了。

  就聚在一起,拟定一份可行性的奏疏,尽快呈递到御前来,这是决定,不是朕和你们商讨。

  没其他的事情,就先退下吧,朕还有别的政务要处置,此事没有落实下来前,朕不希望朝野间,听到任何的风声。”

  “臣等遵旨。”

  钱肃乐、黄道周他们,听闻天子所讲,态度还这般坚决,一个个流露出各异的神情,作揖应道。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