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1章 庙堂群像(1)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种境遇之下,辽地出现的新变局,国朝能够从辽东义军的手里,顺势接收辽南三卫之地,已属于极限所在。”

  “不错!”

  华夏紧随其后道:“镇压建虏叛乱,是我国朝的大事不假,可是过去出现的错误,国朝也要吸取教训。

  撤卫设府这项政策,在辽东这块区域,必须要全面落实下来,这是辽地重获新生的根本所在。

  基于这样的前提,倘若国朝贸然收复辽东全境,将李自成所部招降收编,和建虏八旗在辽地展开决战,这会给国朝带来沉重负担。”

  “陛下,臣算过一笔账。”

  张梦锡上前道:“如果按照外朝所言,国朝要收复辽东全境,想取得预期的战略目标,至少需要1500万两银子。

  这还是最低的需求。

  就当前国库的情况,根本就拿不出这般多银子,如此一来,就需要内务府来承担多余的粮饷支持。

  可现在内务府这边,有着众多的部署需要落实,无论是军工体系的筹建,亦或是大炼钢铁的部署,再或者其他领域的部署,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粮。

  外朝生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舆情,在臣眼里,才是最大的不好,这是对国朝的不负责任,是对大明社稷的不负责任!”

  “移民济州岛,发展济州岛。”

  毛聚奎说道:“是符合大明利益的,如果逃窜进朝鲜的建虏残部,真的要对朝鲜展开攻势,我大明是能获取好处的。

  陛下明确的泛辽东战略,在逐步落实之下,彻底锁死了建虏,持续的削弱建虏战争潜力。

  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我大明为何要花这笔冤枉钱,难道早收复辽地两年,与晚收复辽地两年,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吗?

  单纯的将辽地收复回来,不管辽地境内的实际情况,这样对于国朝而言,就真的是好的吗?”

  看着一位位内务府大臣,站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笑容。

  就这件事的看法,不管是激进派,亦或是保守派,他们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这是崇祯皇帝最欣慰的。

  将辽东区域和朝鲜区域,当做是大明获取元气的保障,这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毕竟发展是需要钱财的,是需要积累的,如果说没有这样一个窗口,来扮演着此等角色,那大明境内的产业领域发展,就会从过去的高效发展,逐步的放缓速度,这是崇祯皇帝绝不愿看到的。

  总管大臣钱肃乐、李长祥、沈廷扬、黄道周几人,在瞧见这一幕后,心底都生出不少的担忧。

  他们对天子做的这些,多少都能揣摩到,这就是想让内务府,去跟外朝有司去争,去斗,核心就是谁对,谁错。

  可以预见性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大明朝堂的情况会很乱,但是这种乱,却又是不会影响到秩序安稳的。

  “诸卿的想法,朕听后很欣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