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2章 官办诸厂(1)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纯手工生产进行推进,单单是这般,也足以远超大明治下,那些小作坊生产的诸多产业。

  在各地皇庄所筹建起的这批工厂,经过去一年多的磨合生产,不断追加产量,以多劳多得为激励,也算培养出规模较大的产业工人。

  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想在大明实现第一次工业革命,那没有个几十年的积累沉淀,是断然不可能的。

  他这一代能否见到蒸汽机,都是不好说的事情,但只要根基扎的够牢靠,那相信大明日后定然能见到。

  这个要扎牢的根基,就是原始工业化发展,即工业化前的工业化!

  西方发展原始工业化,经历了大约300年时间,期间上演了羊吃人、大航海扩张、奴隶贸易、殖民统治、战争掠夺等血腥积累。

  大明想要逆转困局,避免江山倾覆,崇祯皇帝思前想后,唯有走原始工业化发展,不断提升生产力,才有可能将跑偏的路拉回正轨,并逐步的完成自我革新,走一条海陆并进的新道路。

  “通过皇庄所筹建的诸厂,批量生产的各类商品,在川海总会的售卖下,朕发现走规模化生产,能帮助朝廷,帮助地方,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开口道:“所以朕打算以川海总会为主,汇通票号为辅。

  以专项技术售卖、专项贷款扶持的方式,叫川海总会和你们这些皇商,在山西、直隶、山东境内,开设起一批官办诸厂。

  有了这个名义,在地方上才能不受刁难。

  有了这个名义,在地方上才能发展起来。

  王伴伴,将朕所拟章程,叫他们都看看吧,汇通票号和川海总会的人留下,其他人都先退下看吧。”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刘江安、夏良玉、秦之鸿、寇熹亮这些皇商,表面上还流露出些许紧张,可心里却暗自盘算起来。

  谁不清楚川海总会这边,对外所售的诸多商品,皆是从各地皇庄所筹建的诸厂,进行直接转递倾销的。

  像棉布、煤炉、琉璃器皿、琉璃镜、肥皂等等,针对不同需求的群体,分别都有相对应的规格。

  特别是水泥、钢料、铁料等涉及基建和军工的产业商品,那绝对是热销的存在,根本就不愁卖。

  毕竟直隶境内的驰道建设,西山治下的军工产业,全都给内部消化掉了。

  培养和扶持上下游产业,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有武备院这一科研核心兜底,蒸汽机研制不出来,但研究出水泥、玻璃、肥皂等物,只要给的银子够多,崇祯皇帝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

  这些孵化的种子,一旦撒在各地生根发芽,就必然会茁壮成长起来的,到那个时候,大明地方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然,也会催生出另一群体,大小工厂主群体。

  “国丈,汇通票号的发展,的确是不错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伸手对周奎说道:“先前所培养的那批人才,朕觉得是时候放出来了。

  此后三年间,朕要汇通票号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都先后开设起各级票号,并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

  除此之外,汇通票号在山西、北直隶、山东三地,都要拟定一批份额不小的专项贷款额度,专门用作工商业贷款所需,这些具体细则,由汇通票号总办进行核准,尽快呈递到御前来。”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