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1章 庙堂风起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1章庙堂风起

  大明总的政治生态,是呈现‘文贵武贱’的趋势,这不是简单提拔几个人,就能随便解决掉的。

  尤其是大明的体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相对完美的官场运行机制。

  倘若没有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不在大明治下,造成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大明财政形成沉重的赤字负担。

  那区区一个建虏八旗,就算是砸银子,也能将建虏八旗给砸死。

  但奈何事情都赶到一起了。

  这对上下摆烂的大明,多少就有些扛不住了。

  ‘就先用天津直隶州,来开启新一轮的布局吧。’

  看着各怀心思离去的众人,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心里暗暗说道:‘在天津撤卫设州,具有较强的政治目的。

  倘若此事谋成,并取得相应的成效,那对后续在辽东的布局,乃至是整个北直隶的调整,都会起到极为积极地作用。’

  大明卫所制,这个明初时期的镇国神器,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五军都督府的逐步架空,成了消耗大明元气的毒瘤之一。

  而提及到这件事情,又不得不去提,大明铁饭碗般的户籍制度,同样作为明初的镇国神器,当前却也成了大明的毒瘤之一。

  大明僵化的户籍制度,使得祖上是干什么的,那子子孙孙就会干什么。

  就好比。

  挑大粪的,世世代代就挑大粪。

  种地的,世世代代就种地。

  做铁匠的,世世代代就做铁匠。

  像这样的一种制度,对明初刚从群雄争霸的战乱时代,刚刚走出来,地多人少,百废待兴,那的确是维稳局势的良政。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口的激增,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渐渐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就跟着暴露出来了。

  崇祯朝的大明,就算应了那句老话,封建体制下的王朝,建国初期的开明,中期的兴盛,晚期的末落。

  恰恰…崇祯皇帝就处在没落的时期。

  简单的勤政克己,不想出切实的解决办法,就算把自己累死了,那也改变不了既定的命运啊。

  “皇爷…陈延生、李明忠求见。”

  韩赞周欠身走进东暖阁,对陷入沉思的崇祯皇帝,拱手道。

  “宣吧。”

  在天津行撤卫设州事,并非嘴上说说那般简单,这期间牵扯到诸多层面,想做好这件事情,并不太容易。

  相比较于临设的天津巡抚、天津总兵官。

  天津三卫可是常设的。

  还有个天津整饬兵备道。

  且天津是北直隶的漕运通衢之枢纽。

  京城这边,但凡有权有势的主,那可多在天津那边,派人经营着自己的产业。

  围绕大运河所形成的漕运,是维稳大明统治的经济命脉。

  大明能够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理念,都是靠着漕运支撑的,若是没了南粮北运的漕运,那还是趁早歇着吧。

  “臣陈延生…拜见陛下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