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疯狂的开始84开山见宝84_真实的盗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一段故事。

  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明十三陵内的王承恩墓

  现存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就是坟堆子。前面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通石碑。王承恩墓坐西朝方小说,方小说侧第一通碑高2米,正面由吴下倪钦题行书刻“王承恩墓”。

  此碑最令人称道之处是其基座四周浮雕十分生动,表现题材为“龙马负书”、“犀牛望月”等神话传说。第二通碑高4米,螭首龟趺,碑首有“敕建”字样,碑文800字,为清顺治帝(顺治17年)亲自撰写。紧靠墓前的碑高2米,螭首方趺,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碑文240字,是顺治二年营建思陵时,顺治帝为褒奖王承恩“贞臣为主,捐躯以从”撰写的。

  王承恩于明万历年间进宫,担任信王府的掌管太监,即自朱由检(后来的明思宗)一出生开始就照顾着他。天启年间,他也是魏忠贤势力的其中一份子。但身为太监的魏忠贤想要篡位,王承恩却帮助朱由检,使得天启年间的司礼监太监魏忠贤只好在熹宗朱由校临死前宣布由信王朱由检继位,且熹宗之后张皇后也发布懿旨:“召信王入继大统”,因此魏忠贤与王承恩决裂。

  他因此深得崇祯信任,在崇祯年间担任司礼监太监(是明代时太监的最高职位),侍奉了思宗朱由检大半辈子,他并未似魏忠贤一般的夺权造反,而帮助思宗办公。但是有些官臣觉得他的权力过甚,有越权之行为,如户部尚书周延儒曾向崇祯进言,认为王承恩的权势过大,是另一个魏忠贤。周延儒上书告发王承恩,爱猜忌的思宗虽然认为周延儒讲的话有道理,一度想杀掉王承恩,但是思宗最后还是软了心,重任王承恩。北京被围时以他提督北京兵马。

  就是这样的一个权倾朝野的一个太监,最后却陪着皇帝吊死在景山的一棵海棠树上面了。这都是后话,据说,埋葬他的还是闯王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今北京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随后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崇祯和王承恩的尸体

  在树上吊了三天,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发现,被停放在方小说华门外。

  四月四日,李自成下令打开田贵妃的坟墓,将崇祯帝夫妇葬了进去(贵妃墓因此改称思陵),并将王承恩附葬陵侧。南明弘光帝闻之,赐谥“忠愍”。王承恩后为清朝皇帝所称颂,顺治帝题碑“贞臣为主,捐躯以从”,康熙帝也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

  王承恩历来因忠君节烈而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