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七章 方向控制,提升技术!黄明昆:何院士真是大好人!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波,而是一种空间力场,其本质和星球引力相似。

  在形成一个稳定空间力场的情况下,力场作用的后续影响是不确定的,也许像是纯粹的能量爆发,又或者星球的引力一样,会向着四周扩散,也许是单纯冲击一个方向。

  实验制造的s波就是后者,冲击方向则是沿着S+和S-波传输方向,覆盖距离设备5800米到7900米范围。

  “这是巧合,还是说后续影响范围永远朝着s+和s-波范围延伸?”

  “又或者,后续影响范围是可控的?”

  王浩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后,其他人都跟着思索起来,也马上回馈了正确答案。

  后续影响范围可控!

  王浩并没有让其他人说明想法,而是继续说道,“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主方向。”

  “之所以从这个方向去研究,是因为我们的理论还不完善,如果能完成这一部分理论,我们就能让技术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质的提升!”

  实验组的人有些不明所以,但理论组的人都明白过来。

  过去一段时间,他们是在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同步进行研究的,纯技术层面上,研究已经达到了高点。

  换句话说,以现有的理论对于设备进行改进,也很难有多大提升空间了,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单纯去研究主构造或同向电流问题,也根本不可能让技术有多大的提升。

  现在制造的引力场强度为1.79倍,释放距离为5500米,即便在技术上进一步改进,最高强度也不可能超过两倍,释放距离也不可能超过一万米。

  想要突破以上两个数值,就必须继续去完善理论。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

  比如说,就是找到另一种比β-CWY-137材料性能更好的材料。

  显然,材料方面的突破,比完善理论和技术更加困难,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寻找新材料完全凭借运气,看起来根本没有希望。

  ……

  引力场后续影响方向的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止关系到理论问题,本身也是引力场影响方向的控制,他们所制造的引力场,稳定的中心区域就只有两百米左右,而后续影响范围超过两公里。

  后续影响范围,比稳定的中心区域范围要大的多,直线差异就高达十倍,而体积的差异就更大了。

  这就像是核弹爆炸,爆炸的中心区域并不大,但是能量爆发影响范围很大。

  那么掌握了控制爆发方向的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引力场技术,而不会因为影响范围不可控造成一系列问题。

  王浩对待研究非常认真。

  他知道方向控制的研究就是突破点,能把控后续影响的方向,就能够让理论和技术有很大的突破。

  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验上的检测依旧是个大问题。

  比如,同向电流释放了s+和s-波,但两种波都无法直接检测到,其所拥有特性完全没有概念。

  以国际物理的评判标准来说,s+和s-波依旧只是理论而已,无法直接检测也就无法确定下来,只不过王浩收到了正确反馈直接确定下来,他们也不需要依靠国际物理标准来评判。

  那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下一步的研究是理论和实验同步进行,王浩则更专注于底层设备的构架问题,以底层设备的构架来联系理论,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

  只可惜,连续半个月都没有进展。

  如果不是系统有了正确的反馈,王浩甚至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完全找不到突破点。

  其他人也是如此。

  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实验层面,完全找不到突破点的时候,有些人甚至认为,后续影响区域就是S+和S-波方向的延伸,并不存在其他可控的方法。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