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二章 专家组审核,颜静怒怼专家,王浩奔赴沈城做报告!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增加了一个任务数量。

  【任务四】

  这才是王浩最期待的。

  任务数量增加一个,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同样做讲解,灵感回馈可以让四个研究一起增加灵感值。

  虽然只能有一个任务享受教学状态的双倍提升,但即便是没有加成的提升,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他早就感觉任务数量不够用了。

  前面三个任务都是s级或s+级的难度,每一个想完成都非常非常困难,他甚至都有些后悔了,应该留出一个给平时的小研究。

  现在终于又空出了任务,也让王浩轻呼了口气,“再也不增加大研究了,以后‘任务四’,就专门来做临时的小研究。”

  “那种小研究,即便是放弃,也只损失少量教学币,不会心疼。”

  ……

  于此同时。

  物理实验室已经提交了项目报告,他们的项目归属是自然科学基金数学物理科学部。

  数学物理科学部已经收到了报告,但并没有人特别去在意,最初有物理学的专家评审看到,也只是扫了一眼,就把成果报告放在了后面,正常排队进行查看审核。

  两天后,前面的报告都已经审核完毕。

  胡江峰查看下一个报告,才注意到是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提交的有关‘交流重力研究’的报告。

  “看我手里的这份,交流重力研究?我好像还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审核。”

  胡江峰笑着对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说道,“当时就考虑,反正只是一个小项目,要是有成果最好,没有成果也没什么大不了,而且超导机制研究很重要,所以就给审核通过了。”

  “不过我感觉,这种项目不太可能有成果。”

  旁边的物理专家也说道,“这就是拿噱头去申请经费,但也是可以理解的,西海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很小,还主要做超导的研究,根本申请不到基础研究项目。”

  其他人也跟着点点头。

  很多领域的研究就是这样的,大项目都是顶尖实验室在做,小的实验室研究所很难申请到大项目,甚至就连几十万的小项目都不容易。

  但是,小的实验室也是需要经费的,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展开研究,就会想办法申请一些特殊项目。

  交流重力的项目就属于这个类型。

  专家一看就明白情况,但有时候也会让几个项目通过,否则小实验室一个项目都没有,里面的研究员们就真是无事可做了。

  这也是对于科研人员的支持了。

  真的只是支持……

  即便是审核项目的专家,包括胡江峰,都不看好项目能有什么成果,一个是因为普通实验室的研究员水平有限,另外就是项目经费太少了。

  超导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大方向,每年划拨的经费就可以说是海量的。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首都大学的基础科学中心,申请了个‘高温超导材料与机理研究’的项目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