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才和普通人的不同以及高深的几何学问题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努力无用……

  这句话说出来让人有些丧气,但放在数学基础的研究领域,就是一句纯粹的大实话,每一个能在数学技术领域取得成果的,都可以说是世界最顶级的天才。

  比如,著名的华人数学家陶哲轩,他被认为智商超过爱因斯坦,这也许是个夸张的说法,但由此也知道陶哲轩是有多天才了。

  其他很多天才数学家也是一样的,他们只用很短时间完成的成果,大部分人耗费一辈子也追求不到。

  现在的王浩也是一样。

  他毫无疑问是个天才,而且还是那种很努力,总是能有数学成果的天才。

  在其他人看来,足以发表出SCI  的数学成果,放在他身上就只是个小研究而已。

  这并不是凡尔赛,他本人大概率就是这么认为的。

  人和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

  有钱人买个几万、十几万的包,眼神儿连动都不会动一下;穷人吃上一顿饭,花上100块都会觉得很贵。

  在数学基础研究领域里,王浩就属于最顶尖儿的那个档次,也许他研究一天、两天就能出个小成果,而类似的小成果,其他人需要努力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都可能完成不了。

  从王浩发表研究成果的频率就能知道,他做研究花费的时间确实非常少,正因为用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不在意也是很正常的。

  这一点张志强可以证明。

  张志强是眼看着王浩完成研究的,他只是中午的时候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再转过头王浩已经完成了研究。

  整个过程是多久呢?

  张志强觉得怎么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不过王浩对于内容的评价不同,“这个问题研究起来很费脑子,证明过程比上一个内容要难一些。”

  “我也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张志强都没有等王浩说完,就看向刚走过来的罗大勇,问道,“罗大勇,咱俩能不能换个桌子,我感觉还是挨着窗户比较好。”

  罗大勇淡定的坐了回去,然后对着张志强轻轻摇了摇头。

  张志强有些不甘心,马上追问道,“为什么?让你们两个天天挨在一起多好啊?”

  罗大勇继续摇头,简单说了一句,“你那个地方风向不好。”

  他说完就扭过头看见了窗外。

  “风向不好?”

  张志强仔细琢磨着,有些不明白,“难道他说的是风水?不可能吧,他还信这个?”

  “可是……”

  他是根本就想不明白,就干脆到窗边,把窗户的小缝拉的更大一些。。

  然后他坐回了位置,细心感受着空气流动,就发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的冷风确实多一些,但他有抬头看向罗大勇,因为罗大勇是坐在窗边的,窗户缝隙开大会对他的影响更大。

  张志强再仔细感受一下,随后扭过头道,“我还是不明白,你的意思是说空气流动会让人变得更精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