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救济灾民_抗日之黄沙百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房屋。

  一开始夏阳手下的那些指挥官们,都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夏阳要在这里建造房屋。难不成他还能把日军区的那些老百姓,都给弄到这边来种田不成?

  可是到了现在,他们便完全理解了。

  因为旱灾,大量逃难的难民,都开始向山西和豫西地区涌入。

  这些难民的涌入,便会让这些土地,有新的主人。

  土地有了新的主人,便会在夏天的时候被播种上种子。尤其现在还是夏天,他们若是播种玉米或者是地瓜的种子,在秋天的时候,甚至还能迎来一次大丰收。

  这样一来,那些灾民们的粮食,甚至不需要夏阳再从粮仓里面给他们划拨了。因为他们种植出来的玉米和地瓜,已经足够解决他们粮食问题了。

  这些粗糙的粮食,虽然不是多好吃的东西,但是相比于被饿死,这些粮食对于灾民来说,觉得比得过任何山珍海味。

  更多的灾民,听到了豫西地区接受难民的消息。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可以得到可供耕种的土地,和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屋。

  这些宣传听上去像是童话,以至于很多灾民根本不相信。但是等到那些宣传车将馒头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这些灾民,便立刻集体向豫西地区迁徙。

  宣传车上的大喇叭可能会骗人,可是那些到他们嘴里的馒头却不会骗人。

  安置几十万的难民,这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不过好在夏阳在几个月之前,便已经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他甚至提前设置了安置灾民的部门,专门负责这些难民的安置工作。

  这样的行动,要比当时的河南省政府要早了几个月的时间。

  当时国党执政的河南省政府,一直到了饥荒几乎已经不可收拾,甚至也无法瞒报的时候,这才开始设置专门救济和安置灾民的部门。

  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陈培基,再次去往重庆会见蒋委员长的时候,已经到了六月中旬。

  委员长此时刚刚从印度飞回来不久,他在府邸的院子里面,直接问陈培基道:“我看报告上说,河南这一次的饥荒,死了一千多人。”

  “对,一千多人。”陈培基点头说道。

  委员长想了想,而后问道:“那你说实话,实际死了多少人?”

  陈培基看着他,半晌才道:“实际上····两百多万人。如果·····如果不是夏军长在豫西地区,设置了粥棚,安置难民的话,可能要达到三百万人。”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