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饥荒_抗日之黄沙百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屋子里面出来。

  看到嗡嗡飞舞的蝗虫群,张员外的手掌一哆嗦,手里的瓷杯就“啪”地一声摔在了地上。

  茶水从茶杯里面飞溅到地面上,几只蝗虫转眼就落在了这一小滩水面上,在茶水彻底被土地吸收之前,尽力地汲取着这些水分。

  此时在河南地区,安徽,以及河北等地区,干旱一直都在持续着。

  烈阳炙烤着大地,而东南季风却像是忘记了光顾这片土地一样,春天将近,眼看着就要到夏天,却还是没有一滴雨水落下。

  而蝗虫,也从南方飞来,向河南河北等地区席卷而来。

  这些蝗虫,成为了压死这些百姓们的最后一棵稻草。再加上不管是在国统区,还是在日占区的百姓,都需要向政府交纳粮食。

  这就更加重了百姓身上的负担。

  大规模的饥荒,开始在五月中旬的时候集中爆发。河南中东部的大量百姓,还有安徽,河北,甚至是江苏等地区的百姓,都陷入了大规模的饥荒之中。

  原本这一次的饥荒,本来不会如此严重。但是之前花园口决堤,从黄河河床上破堤而出的洪水,将河南的不少县城,都变成了黄泛区。

  那一次导致很多百姓的庄稼绝收,几乎耗尽了他们继续的粮食。

  现在又是一次大规模的干旱,这就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

  可这还只是开始,因为更加灾难性的是,没有人可以去救助他们。

  在国统区的百姓们,根本得不到那些赈灾使用的粮食。在日占区的日军,更不会大发慈悲地给百姓们发粮赈灾。

  正是因为这些缘故,在五月下旬,河南灾区的百姓们,开始了大规模的逃难。

  他们啃光了树皮和草皮,将生活在荒郊野岭的所有野生动物,甚至是老鼠,都当成食物,甚至抢劫地主家的余粮。

  但是这些都无法解决他们的饥饿,地主家的粮食不少,可是根本不够成千上万的灾民去分。

  他们在吃光了地主家的粮食之后,甚至开始“易子而食”

  所谓“易子而食”其实很简单,就是换孩子吃。把自己的孩子给别人吃,自己去吃别人的孩子。

  这样的事情,听上去像是书里在危言耸听,可是现在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中原大地上。

  最后还有些力气的百姓们,开始进行超大规模的迁徙,如同是非洲的角马群一样,横跨上千里的行程,去寻找能够给他们提供食物的土地。

  这些百姓们,有的向国统区所在的豫西地区,山西等地区迁移,有的则是向日占区迁移。

  对于这些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乡的百姓们来说,这一次的逃难,是太过漫长的旅行。他们可能要花一段时间离开,然后再花一辈子的时间归来。

  张勤看着自己这把老骨头,觉得还有把子力气。将家里最后的几个豆饼拿上,他便跟着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以及小外孙一起,背上了锅碗瓢盆,还有家中几个值钱的物件,跟着逃难的百姓一起,向豫西地区迁徙。

  他们听说,豫西那边没有遭遇旱灾和蝗灾。而且在洛阳西边的四军军长夏阳,是一个十分爱戴百姓的长官。

  请收藏:https://m.bil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